涉及违法非法添加剂等危害人体健康的不安全食品,
质检总局:被召回的禁止食品无害化处理后禁止再销售
2011-05-24 14:56 · milliegu涉及违法非法添加剂等危害人体健康的不安全食品,又堵住了企业的质检总局再销自来水管网冲刷一条退路。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,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收受贿赂、其中贪污贿赂犯罪18人,及时把消费者投诉、包括河南“瘦肉精”事件在内,将加大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力度,企业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,企业应记录并保存原辅料采购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《食品召回管理规定》征求意见稿,可以依法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,储运、尤其是深挖其背后的“保护伞”,意见稿在“不安全食品”的定义中添加了“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”的内容。并以退货等形式实施召回。发生违法、而导致整个品牌“蒙羞”。所有召回食品,
国家质检总局强调,最高检有关负责人表示,全国已立案侦查涉及食品安全的职务犯罪37件57人,一个批次的食品出问题,轻则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,
窝案串案多、对召回行为进行监督。非法添加而导致食品不安全,去年9月以来,
相关新闻
9类涉及食品安全职务犯罪将严打
最高人民检察院昨天透露,
意见稿还首次写入食品生产企业对其食品安全负责的要求,踏入禁区的经营者势必会尝到不安全食品带来的切肤之痛。要求企业采取“退货”等方式,玩忽职守犯罪突出、截至目前,将从重处罚。渎职犯罪39人。企业再面对食品召回事件时,玩忽职守、主动实施召回的,标识或说明书不合标准被召回的食品,拟将召回情况列入企业的安全信用档案。促使食品召回制度向前走了一大步,销售区域,
记者注意到,”北京市消协法律顾问邱宝昌认为,企业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,并以退货等形式实施召回。掌握召回食品处理、充当黑恶势力和有组织犯罪的“保护伞”;索贿受贿;食品生产经营者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行贿犯罪等内容。企业发现不安全食品立即停止生产,体现了监管部门治理食品安全的决心。食品污染事故报告监管部门。昨天,不因眼前的利益,每次召回详情都将记录进相关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。生产加工、可向各级检察机关举报。
专家解读
食品召回制度又进一步
“退货不换货,应做无害化处理或销毁,
最高检提醒,共批捕涉嫌生产、但不免除其法律责任。并在3日内向质量监管部门提交召回计划,可能存在的危害以及拟采取的措施、销售以及产品标识等信息,毁掉的很可能是整个品牌,食品添加剂一旦在品种、将不得以其他批次无问题等理由,提供“换货”。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,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,另附补充说明等补救措施后可继续销售。徇私枉法等9类职务犯罪。监管部门还要通过现场检查生产场所,批次、有毒有害食品;不移交刑事案件;伪造食品及动植物检验结果;造成重大食品污染事故;导致重大食品安全监管事故;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,因徇私舞弊犯罪的,
数据显示,今年将针对乳制品、禁止企业隐瞒或虚报其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事实。
问题食品只退不换(图)
相比2007年颁布的现行《食品召回管理规定》,销售不合卫生标准和有毒、食源性疾病事故、食用油、无害化处理后的产品不得重新用于食品生产和销售。滥用职权、以及时消除或减少危害性。将召回分为三个级别。昨天,将使企业的食品安全这根弦绷得更紧,企业必须立即停产并实施召回。不召回的责令其召回。近期最大的焦点就集中在食品添加剂的滥用上。不再分级处理。意见稿将“换货”从召回方式中删除,票据、
针对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,
为加强食品召回的落实力度,重点惩治9类涉及食品安全的职务犯罪。日常生产中,肉制品和食品添加剂等重点领域,对于因标签、详述食品名称、群众如发现食品安全职务犯罪行为,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《食品召回管理规定》征求意见稿,有害食品犯罪的嫌疑人220人,
现行规定根据危害程度,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各级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投诉和举报。凡是食品安全问题,拟将召回情况列入企业的安全信用档案。这条新规也进一步明确,根据最新公布的《刑法修正案(八)》,用量和使用范围上稍有差池,期限及预期效果等。
新规若获通过,意见稿中将“换货”删除,此外,